周总结与反思
2024.05.26 周日
最近,我开始尝试将这段时间学到的新知识付诸实践。但是结果总是不及预期,理论与实践之间总存在偏差。各种突发事件和变化也不断地打乱我的计划。我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计划是否存在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融合。
一、关于计划
任何事情都应该有计划地执行,这样才能把控最终结果和各种风险。我是一个爱做计划的人,不过最近总是不及预期的结果让我开始反思我的计划。
1. 计划过于理想化
我发现我的计划过于激进和自信,几乎没有给自己留出犯错的空间。俗话说“眼高手低”。无论理论学得多好,实操时总会犯错,因此必须给自己留有犯错的余地。尤其是在初期阶段,在逐渐熟悉的过程中,可以逐步减少计划中的犯错空间。
2. 计划安排得过于紧凑
计划安排得太紧凑实际上与计划过于理想化有很大关系。因为我们往往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没有预留犯错的空间,一旦出现错误就会打乱后续计划。即使你真的非常优秀,不会犯错,也不应该把计划安排得过于紧凑。我们可以控制自己,但无法控制外界和环境,总会有突发事件打断我们的节奏。所以在规划时就应该考虑这些情况和风险。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避免被突发事件打乱节奏,从而更好地把控风险,达成预期结果。
3. 没有接受自己会随时变化的事实
人和机器的区别在于人会思考,正因为会思考所以人是会变的。机器能一成不变,能百分百按照预定计划达成目标,但人总是在变。短期计划还好,但如果是一个月甚至一年的长期计划,一定要在制定计划时考虑到自己可能会发生变化的情况,并接受这种变化。
可以想一想,你现在会用一个月或一年前的处理方式来处理同样的事情吗?大概率是不会的。随着时间推移,我们的认知和经验都会增长,进而改变我们的思考方式。人一直在变化!因此,在制定计划时应该接受自己会改变的事实,并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和预期。对计划的细节不要限定得太死,要与时俱进,不断微调计划。(如果你从来没觉得自己发生变化那有必要好好考虑一下你的成长问题了)
二、关于理论和实践
大家都听过一句话:“不要眼高手低”。眼高手低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有两种原因。第一是经验问题。实操必然与经验密切相关。没有实际操作过就意味着没有经验,没有经验就很难做好。但是,有些事即便是有经验,或者是一些不太需要经验的操作,也可能难以做好。学理论时可能十分自信,理解得也很透彻,但一旦进入实操,就会发现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总是做出错误的决定。事后复盘时,又觉得这些问题自己是懂的,不应该犯错。
对于我而言,理论和实践无法有效结合的问题在于硬知识和软知识的不对等。
知识的分类
知识可以分为硬知识和软知识。大部分人学的都是硬知识,这类知识非常适合考试,因为它们可以量化,也容易掌握。在学校里,我们几乎学到的都是硬知识。硬知识能告诉我们具体的做法,但不会告诉我们在做这件事时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不同于机器,心理影响导致我们做出错误决定的概率是远大于硬理论影响的。软知识则是帮助我们应对这些心理影响,从而做到相对冷静、理性地分析理论,并以此为依据付诸实践的知识。换而言之,强大的软知识才能帮助我们更有效的利用硬理论知识到实践中(保持理性)。
这是我之前听到的一句话。在学校中少有心理博弈,更多的是相对公平的考试和竞赛。但是步入社会后情况就不同了,更多的是在拼勇气和心态。观察成功人士会发现,他们的软知识绝对是顶级的存在。但并不是说硬知识不重要。硬知识是一切的基础,而软知识则让我们能更好地将硬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都很重要。
所以软知识的最大作用就是降低心理影响,使我们在承受更大心理压力时,依然能够稳定地结合硬知识,做出更理性、正确的决定。
很多软知识书籍被当代青年嘲讽为“鸡汤”。我觉得大可不必理会,只要能使我们变好的为何要抵制它们?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好心态好过背上10000个单词。
积极的心态下看问题满眼都是方法,悲观的心态下看问题满眼都是绝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摄于2015年 河南 · 郑州 · 新密